由曹县政府主办,青岛开创食品承办的2011年中国芦笋罐头产业论坛于四月十七日完美落下帷幕。国内主要芦笋生产厂商悉数参与此次论坛并在论坛中积极参加讨论,共商中国芦笋产业在新的环境、新的产季、新的挑战下的发展大计。纪要如下:
1、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梁仲康主持了论坛并作了主旨讲话。2010年全国芦笋罐头出口量为60499吨、出口额为11266万美元,出口量为近10年来最低。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但作为我国主要出口罐头产品之一的芦笋罐头产业面临着依存于国际市场、人民币呈升值趋势、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员工工资提高、农民种植芦笋的比较效益下降,原料基地面积减少等诸多不利因素,芦笋罐头产业处于发展的艰难时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今年2月20日在福建漳州举行了芦笋2011年产季第一次协调会,会议开得很好,大家谈得很深,为本产季的协调工作开了个好头,并确定召开本次曹县会议。现在,产季已经开始,原料行情将逐步明朗,希望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坦诚交流,深度分析原料和产品市场情况,认真测算,形成共识,指导本产季生产经营。同时,要研讨和探索芦笋罐头产业发展的方式和联合的形式,以保持芦笋罐头产业可持续发展。
2、青岛开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商会明作了“中国芦笋罐头产业的竞争力”的主题报告。他从我国芦笋种植和芦笋罐头加工方式、销售市场,经营水平与我国主要竞争对手—秘鲁的差距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阐述了培育中国芦笋罐头产业长期竞争力的对策措施;着重提出了本产季做到对内保护农民利益同时稳定成本、对外有序理性报价接单的经营策略。经过对我国芦笋原料主产区和国际芦笋罐头市场的调查分析,预计今年我国白芦笋罐头产量在福建山西等地有比较大的下降,全年大体在5-6万吨,国际白和绿芦笋罐头市场需求量12万吨。为了走出芦笋罐头产业的困境,切实保障笋农的利益,使芦笋基地得以保存与发展,商会明董事长提出了提高行业毛利润率的10个建议,涉及到本产季芦笋原料收购价和成本测算,产品报价等方面,同时设计了本产季“产业联合路线图”,即确定了交流和协调的4个阶段:2月20日~4月15日,准备期;4月16日~5月7日,生产前半期;5月8日~6月30日,生产后半期;6月30日以后,销售期,希望通过产业联合,加强交流协调,实现同舟共济,渡过难关。
3、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多年来芦笋罐头产业由于缺乏协调、无序竞争,导致出口量和销售价格大起大落;损伤了笋农的利益,挫伤了笋农的积极性,原料基地面积急剧减少;企业也难以盈利、甚至亏损,生产经营困难。在当前十分困难的形势下,加强交流协调、实行产业联合,非常及时、十分必要。与会代表还就希望政府给予支持,扶持农民发展原料基地,帮助渡过难关;企业要理性安排生产,积极开展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实行多产品生产;企业要从原料基地抓起,加快产业升级,建立全产业链;实行行业准入;以及欧盟对秘鲁实行零关税,而对中国产品课以14%关税,能否提出反倾销等问题,畅所欲言,发表了看法和建议。
4、经过研讨和交流,本次论坛暨协调会达成以下共识:
(1)各企业要认真测算(核算)产品成本,根据产品成本和不同销售市场、不同营销方式等,要留出至少8%作为不可预测的费用对外报价。
(2)不能伤害农民积极性,芦笋原料平均收购价格不能低于6元/公斤, 考虑贴近农民希望达到的10元/公斤时也要依据国际市场接受度, 有序增加. 避免出现故意压低收购价格伤农和刻意疯抢推高原料2种无序的极端情况。
(3)为防止风险,对价格竞争比较残酷的市场不要急于报价和大量接单。
(4)按照“产业联合路线图”,本产季第三阶段(5月8日~6月30日)的交流协调,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会议或电话形式进行.
希望各企业加强自律,切实履行会议达成的共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促进我国芦笋罐头产业持续发展。感谢曹县青堌集镇人民政府和菏泽盛庆食品有限公司为会议成功举办给予的支持!